如今,中国很多城市政府都机械的将本地的文化、旅游、政治、历史、饮食等现有特色罗列为多张城市品牌对外宣传。殊不知,这些城市特色的简单陈列非但不能够精辟定位,有时反而弄巧成拙,模糊了城市品牌的核心价值所在。据统计,目前中国80%以上的城市将自身名片定位为现有事物,比如旅游胜地、企业品牌、餐饮风味等,而只有极少数的城市品牌通过策划构思从抽象层面去定位,如特色节日会议、精神意志等。事实证明,这些通过策划构思从抽象层面去定位的城市品牌具备更好的传播力度和宣传效果。然而一座城市具备影响力、抽象层面的特色资源并不多。所以,这就需要城市品牌的设计者们策划创意、认真提炼和挖掘、大力发扬光大,使这成为本地市民的精神财富,从而更好的促进城市发展。简单来说,这些城市品牌大部分都需要去“无中生有”。如何“无中生有”的打造城市品牌呢?

近年来,随着品牌效应的逐步显现,中国整个社会也开始将品牌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事实上,品牌建设目前已经由个人、企业层面扩展至城市和国家层面。“城市品牌”就是当下诸多城市品牌建设所创造的新兴词汇。其实,城市品牌是展示城市形象的手段,也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标志着并且象征着当地的历史传承和时代特征。城市政府具备城市品牌建设的意识固然是件好事,但如今很多地区政府缺乏科学的方法论,机械的就当地旅游资源、产业特色进行罗列,从而出现了“教育之乡”、“旅游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城市十大名片”之类毫无感召力的城市品牌。
中国很多大中城市,70%以上的城市经过了几年的城市品牌建设都毫无起色,仍然继续倡导那些所谓的城市品牌。殊不知,“教育之乡”、“旅游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等拥有这些称号的城市全国还有很多,所以这些并非本地城市品牌的“稀缺价值”。提炼本地城市品牌的“稀缺价值”才是塑造城市品牌的核心。
虽然目前很多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都有其特色之处,但中国上千个城市的特色或多或少存在着雷同现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