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总部经济龙潭造城模式是中国实践总部经济理论的一个典型范本。8月13日,2010中国(成都)总部经济发展论坛圆桌分论坛在成都龙潭总部经济城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新科技工业
“成都总部经济‘龙潭造城模式’是中国实践总部经济理论的一个典型范本。”8月13日,2010中国(成都)总部经济发展论坛圆桌分论坛在成都龙潭总部经济城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新科技工业园、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北京中关村科技丰台园、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等地的负责人和企业代表、专家在对这里进行实地考察后表示,从老工业基地到总部经济城,“龙潭模式”在全国是首例。
龙潭总部经济城从都市工业区到“总部基地”,从“基地总部”到“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一系列转身和产业升级,值得研究和借鉴。而造城经济化,龙潭工业集中发展区转型总部经济城;产业核心化,“总部脊梁”铸造区域经济发动机;服务“集团化”,构筑“三大服务体系”孕育产业高端;机制“效能化”,“政企联动+企业化”激活龙潭总部经济城;效应“集成化”,龙潭裕都打造成都总部新范本等创新性实践成为参会代表关注的焦点。
裕都“探索实践”
成为西部总部经济的范本
在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和代表以龙潭裕都总部基地项目为例,分析解读了成都总部经济试验区3年总部发展探索之路、“龙潭造城模式”及其总部经济效应。
“占地2700亩、全球招标造城设计师、引河入城、打造多元化总部楼宇……”上海裕都集团董事长张钧从“大、新、绿、亮、活”五个方面解读了裕都总部基地的“造城实践”,推动老工业基地向总部经济城华丽转身,其“先行先试”的全新模式正逐渐成为引领成都总部经济发展的一个“风向标”,成为西部总部经济的范本。“我们对总部经济的认识和探索不断在深化。”龙潭总部经济城管委会主任商虎军说,总部经济不是总部地产,需要完整的城市功能配套和完备的服务业体系予以支撑,推动楼宇的聚集才能与总部产业(企业)同步聚集,从根本上破除传统楼宇经济、造楼卖办公区的传统模式,力争创造全新的总部经济发展模式。
裕都“造城模本”
首脑经济之都 魅力总部之城
“我们不是在建楼,而是在造城。”这是龙潭裕都总部项目按照成都龙潭总部城总体规划提炼的“造城宣言”。龙潭裕都总部基地占据龙潭总部经济城近半壁河山,总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75亿,可供1600家企业入驻,容纳10万人研发、办公及生活……
2007年,裕都总部城项目按照“产业化、专业化、智能化、生态化、规模化”原则,通过全球招标完成“造城”设计方案,全力构筑总部企业集聚化,产业结构专业化,配套功能智能化,城市环境生态化的首脑经济之都,推动工业集中发展区向总部经济城转型,形成成都市探索总部经济发展的“成华方式”。
裕都“配套读本”
“上河图”嵌入城市之芯
“龙潭总部经济城有机组合功能配套、区域发展配套、城市旅游等需求,这种方式在全国独一无二。”来自北京丰台等地的代表说,“龙潭水乡”将彻底改变其他工业区白天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夜晚冷冷清清、空城的现状……
“龙潭水乡”,一个占地200亩,可以媲美江南水乡的精致小镇年底将在龙潭闪亮登场。它以成都的独特文化元素为基调,移植江南水乡的神韵,成为成都的活体“清明上河图”。
裕都“产业样本”
“总部综合体”引发总部效应
“裕都其实就是‘总部综合体’,是全国探索总部规范、总部标准方面的一个成功样本……”来自江西丰城产业园区的代表说,裕都总部城可以说是产业乘数、社会资本、消费带动、劳动就业、税收贡献等“总部效应”的集成体,探索总部经济发展的规范和实现路径。
为突出龙潭总部城主导产业,为各类总部企业发展打造载体和环境,进行梯级规划和功能组团分区。目前“裕都综合体”的总部经济效应已经显现出来,300多家总部企业大汇聚凸显了总部峰会的集成效应。
手记
“不要建楼,要造城。”
龙潭“造城模式”——总部经济成功案例。
总部经济,城市发展新动力……这是2010中国(成都)总部经济发展论坛的共识。
随着总部经济理论在成都总部经济试验区的深化与实践,“总部联邦、产业芯城”新城格局在成都越来越清晰了,总部经济效应初现。